中國時報 A18/文化新聞 2007/11/28 不重視閱讀 光是捐書有用嗎 【丁文玲/台北報導】 長久以來,一提到鼓勵學子閱讀風氣, 大家心裡浮現的就是「捐書 」。 從總統、副總統、馬英九等政治人物, 到教育學者李家同、曾志 朗,宗教領袖星雲法師、慈濟, 以及作家、出版社等,都曾先後發起 募書捐書活動。 但是,台灣兒童的閱讀風氣,單憑捐書就有用嗎? 台灣曾發起捐書到蘭嶼的活動, 結果是一箱箱數不盡的書送到蘭嶼 , 卻原封不動放在鄉立圖書館裡發霉。 原因是當地圖書館沒有專業的 館員, 可以將這些捐贈的書籍分類上架甚至管理, 並因圖書館內所有 的冷氣機都壞掉,玻璃也破損, 孩子根本不願意進去看書,徒然浪費 捐書好意。 「No More Books!先不要再急著捐書了! 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工作 等待我們去做。」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凌爾祥苦笑說, 基金會 從二○○四年以來,深入兩百所偏遠地區的小學, 執行「希望閱讀」 的計畫。他發現, 這些地方的孩子其實缺的不是書, 「缺的是能夠真 正帶領他們閱讀的人, 讓他們一步步養成閱讀的習慣。」 但台灣的大 人自己不愛讀書只捐書。 師大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反對浮濫捐書, 她甚至犀利的指 出, 所謂的「地方自治」制度讓鄉鎮地方有選舉沒文化, 漏洞百出的 圖書館法,更使地方圖書館變成三不管、 面臨沒有預算的窘境。 「大人不讀書,圖書館又缺乏專業體制與經驗累積, 孩子的閱讀能 力怎麼好得起來?」陳昭珍說, 書其實不是問題,台灣社會風氣不重 視閱讀之外, 教育體系未能全面融入閱讀的提升與培養, 也是學童閱讀能力低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
星期二, 12月 11, 2007
懷鳴老師分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閱讀推廣協會格主您好:
我是臺北市立圖書館的館員Vivic,欲向 貴協會邀稿,主題是兒童或青少年閱讀推廣,題目可由作者自訂。
詳細邀稿事宜,是否直接聯繫格主?或是有推薦的人選?
文章將刊載於本館館訊「快樂兒童圖書館館員天地」單元,出刊後將寄贈2本刊物與作者並致贈稿酬。
煩請將相關聯繫訊息email至vivicjen@email.tpml.edu.tw信箱。謝謝
--Vivic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