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13, 2007

【好書介紹】三十本讓你重新尋回閱讀樂趣的好書(適合對象:成人)

☉佚名(有誰知道作者?請惠予告知。謝謝!

1.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艾德勒,范多倫/著
出版社:台灣商務
這本書在一九四○年出版,一九七二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不論什麼時候讀,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節省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與領悟。
這是一部有關閱讀、永不褪色的經典。莫提默.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1902-2001)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譽。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並擔任一九七四年第十五版 《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查理.范多倫 (Charles Van Doren)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幫他把一九四○年第一版《如何閱讀一 本書》內容大幅修編增寫,因此,一九七○年的新版就由兩人共同領銜。

2.書架─閱讀的起點The Book on the Bookshelf
作者:亨利,佩特羅斯基/著
譯者:薛絢
出版社:藍鯨
素有『科技的桂冠詩人』美譽的知名作者─亨利˙佩特羅斯基 (Henry Petroski)從簡單的直覺開始,一路抽絲剝繭,呈獻給讀者一部跨越千年,關於書與書架,時而交叉質詢、時而對位合鳴的閱讀蒙太奇。
書,一個再熟悉不過的物件。
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書以書背朝外,直立在架上」的儲存法,其實就是為了解決書籍氾濫的空間困境;而書籍大量生產的背景又來源於另一種工藝──印刷術的改良。作者在本書中為讀者描繪的是社會、工藝、與物件,三者的神秘探戈舞步。

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
作者:天下雜誌編輯
出版社:天下雜誌
閱讀和聯想力、創造力、感受力、理解力、記憶力都有極大的關聯。每個人都知道,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 閱讀開始。如果今天的小孩,二十年以後的社會棟梁,不愛閱讀,或者與其他國家相比,不喜閱讀,那麼二十年後的國力強弱及社會進展,在今天即已注定勝負。
閱讀即未來。但從《天下》的「全民閱讀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從大人到小孩,都不愛看書,閱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遠落於電視、電腦、運動等其他活動。事實 上,台灣從上到下都沒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看完本書,希望讀者每天至少抽出一段時間,放下所有事情,為自己或陪孩子閱讀。每天翻讀幾頁,會使人生大不同。

4.閒話讀書-閱讀成癮者的私語
作者:安妮.弗朗索瓦/著
譯者:俞佳樂,唐媛圓
出版社:米娜貝爾
這 本書既不是在教導讀者如何閱讀才有效率,也不是在探討「閱讀」這種人類行為。作者安妮.弗朗索瓦並非瘋狂的圖書收藏者,而是沉浸在閱讀樂趣的書狂,環繞著 「書」的點點滴滴都成為筆下的題材:書本出借時的心酸不捨、紙張飄散出來的各樣氣味、裝釘印刷錯誤造成的趣味、閱讀與生活的緊密互動等。透過作者歡快詼諧 的文字,讀者將從本書中感染到作者對於閱讀的欣喜,從而學習著讓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講述讀書故事的同時,她提到了親人、愛人和友人,關愛惦 念之情誠摯感人。安妮孜孜不倦地閱讀,也許就是為了不斷探索人性,感受生活。透過她那歡快詼諧的文字,我們看到了一顆敏感澄澈的心,有著婦人的滄桑和少女 的天真,散發出自信與誠摯的氣質……

5.閱讀的風貌
作者:網路與書編輯部/編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時代的改變,是從閱讀的改變而開始的。
我們對閱讀界面的選擇,不論是短期的書籍,還是長期的網路,甚至由書籍而網路的進程與時間,本身就在形成我們的時代。
我們所掌握的閱讀系統與方法,本身就在形成我們在這個時代生存的能力及面貌。
閱讀和人類的關係,從沒有結合得如此密切,又變化出如此不同的面貌。
古人讀書養心明性,現代人讀書去悶解憂。尤其活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讀書能不能幫我們找到出口?七位活躍於網路、寫作、插畫、電影等不同領域的年輕人,各有各的去悶解憂書。至於誰的解憂書最適合你,那就要由你自己來判斷了!

6.在閱讀的密林中
作者:楊照/著
出版社:印刻
本書為楊照在PChome電子報上的專欄「楊照書舖」中的文章集結,以關於書與閱讀的聯想為主軸,選擇與當時的新聞熱潮關連的作家或作品進行評析。由史學 觀點出發的論說中充滿對時人時事和文學書寫的熱情關注,綿密交織的驚人知識結構裡隱現一種抒情的閱讀態度;正如楊照在自序中所言:「閱讀與書寫的逡巡徘 徊,和在密林中散步一樣,帶著某種宗教性的暗示或啟悟,永遠不會褪去消失。」
第一輯以文學類為主,評介書籍包括「哈利波特」系列、安徒生童話、飯島愛的《柏拉圖式性愛》、高行健的《靈山》、李敖的《上山‧上山‧愛》、村上春樹的《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和《約束的場所》、七等生的《思慕微微》,以及王度廬的《臥虎藏龍》、哈金的創作。
第二輯以社會科學、傳記類為主,評介書籍包括:《張榮發回憶錄》、《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文茜小妹大》、《中國「六四」真相》,以及《台 灣論》、《神學士——歐瑪爾與賓‧拉登的「全球聖戰」》、《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華爾街世紀》、《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等。
第三輯為「台灣雜誌發展小史」,概論台灣自二○至九○年代各類雜誌的出版背景及其時代意義、影響。

7.井然有序
作者:余光中
出版社:九歌
余光中品評當代文學,引領我們欣賞周夢蝶、瓊虹、斯人、焦桐等人的新詩,看梁實秋、陳幸蕙、保真、孫瑋芒等人的絕妙散文,還有小說的各種欣賞角度、文學史 的珍貴資料、辭典的選擇等等,余光中以妙筆點繪琳瑯滿目的各種文學風情,讀一本《井然有序》勝似聽過三十幾堂精彩的文學賞析課程。
學貫中西的余光中,由於他在文壇不可動搖的地位。出書的作家以有他的序為榮,因可倍增該書的份量,但他不輕易為文,不是好書絕不寫序。本書即是他序文的結 集,兼有情趣與理趣,不但質量並重,而且演為書評,每於賞析之餘,更進而評價,甚且定位。全書計有三十五篇,選評對象包括詩、散文、畫集、翻譯、辭典。讀 完全書,等於讓余光中帶領我們閱讀三十五本書的菁華,除提升文學素養外,更增加我們很多藝文智識。重要的是,余光中的序文采斐然,抒情說理,有心創作者可 因此開發許多創作的動機,學到許多創作的技巧,而純以欣賞的角度來看,本書更讓我們縱橫書海,做個會讀書的現代人。

8.愛書人的喜悅Ex libris:confessions of a common reader
作者:安.法第曼/著
譯者:劉建台
出版社:雙月書屋
一個愛書人一定希望與人分享自己的閱讀樂趣,才能感到「吾道不孤」,並從分享之中去獲取成就與滿足,而對於出身文學世家的安法第曼而言,「嗜書如命」尚不足以形容她對書籍的癡情狂愛。
本書就是作者從自己的書架上數千本的書中拼湊出來的一個萬花筒式的整體,是一幅論書的全景畫,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卻又井然有序而不瑣碎,五句一典故,十句一引句,在兩百頁的閱讀過程中,彷彿讓你經歷了一場從古至今的文學洗禮。
她帶領讀者進入書和人完美結合的情境,無論是她個人和家族的閱讀經驗,或是文豪狄更斯朗誦他的作品《孤雛淚》的入戲、探險家身陷絕境卻不肯放棄採得的石樣 求生、漂流過大峽谷的險境,她生動鮮活的寫作風格,讓比她普通不知道多少倍的讀者(她自稱是「一個普通的讀者」)分享,一起踏進滿室書香的空間,而且流連 再三。愛書人也可以從其中找到一些自已的影子。

9.讀書毀了我Ruined by reading : a life in books
作者:琳恩.莎朗.史瓦茨/著
譯者:李斯
出版社:遠流
書名「讀書毀了我」是俏皮的反話,機智幽默的文筆和絕妙的比喻下倒是討論了不少如何讀、為何而讀、文字與影像、文字與生活間的化學作用等,所有相似的經驗和細緻的探討不禁令讀者會心叫好。
對於喜歡閱讀的人來說,閱讀可能是一種耽溺。作者史瓦茨寫道:我會摒除其他雜務來閱讀。但是我們為什麼而讀?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作者反思她一生的閱讀歷程,如果沒有閱讀,生活會失去什麼?在本書中,作者描述自少女時代沉浸在書的世界,從格林童話到狄更生的《雙城記》,藉由閱讀作者 發現並清楚自己的特性,且書籍的想像力與力量形塑了她富有想像力的奇妙世界。「如果沒有書,我如何成為我自己?」在生活與閱讀之間,作者率真的敘述足以激 發愛書人來思考「閱讀」對於我們生活的意義。

10.書裡的風景
作者:愷蒂(鄭海瑤)/著
出版社:遠流
愷蒂移居倫敦多年,在英國時時流連老屋深宅、戲院影樓、畫廊老書店,熟悉了倫敦人來去匆匆的冷淡與幽默,愷蒂品味英國人又濃又醇的懷舊的酒,因此談書的隨 筆,有情有趣,文字或清越或沉潛,不管舊書或新著,總能勾勒出一個時代的精神氛圍,或是一位作家一生的情衷與心事,作者愷蒂彷彿坐在英國溫暖的壁爐旁,向 你訴說不盡的英倫文事。
身為女性,愷蒂似乎特別關注女性作家的命運,例如〈冬日裡的女子〉中的克麗絲蒂娜、憂鬱自傷的普拉斯、譚恩美以及〈憂鬱是一根常春藤〉中談《時時刻刻》這 本書時兼談及當代女性生活中的困境,在在令人驚嘆在文學的平靜之下,竟有無限生命的潛流,洶湧著激情,澎湃的詩意,讓人一篇又一篇地流連於《書裡的風 景》。

11.和閱讀跳探戈
作者:張讓/著
出版社:大田
張讓的散文一向保持著「素質發問」的特性, 文風沉鍊而理性,四平八穩中有著豪情干戈的氣魄。
這本歷時一年的讀書筆記, 攬括近幾十年來所出版各具特色,不可不讀的好書,她以無知和迷惑為起點,以體會和思考為工具, 她不偽裝中立,也不假作客觀,甚至不掩飾感傷或義憤,每一本書透過她在字裡行間的激烈相問,或緬懷或仰慕或譴責, 是書痴的你和年輕朋友們一本映照知識的豐富之書。
閱讀是一種美妙的習慣,學會了和閱讀共舞, 生活的毛孔自然有了養分,有血氣,有光。

12.書情話意:賞心悅讀
作者:陳祖彥/編
出版社:楷博出版
透過二十位名家訴說閱讀的妙處:閱讀原來是知性,也是感性的心靈活動,人們應閱讀大自然。
當然也有透過電子媒體的閱讀,還有閱讀一本書和一首詩詞的方法、態度五花八門的「閱讀心得」轉換成另一種說詞,也許是「書中的黃金屋」、「顏如玉」之類的,但又含蓋更多。
閱讀是獨立進行的事,弔詭的是,它並不寂寞,尤其是一種新閱讀時代已經來臨。這是一本全方位有關閱讀的書。

13.私閱讀
作者:蘇偉貞/著
出版社:三民
閱讀除了靠自己、反應自己,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和說法?
「1993年5月20日我開始主編聯合報《讀書人》周報,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那不是短時間……」本書精選了蘇偉貞開始主編《讀書人》周報至今所發表有 關出版的文章,並按發表年代來編排;通過這樣的安排,我們可以看到身為作家、卻也是編輯的蘇偉貞,這十年來的閱讀歷程與編輯歲月的記錄。 雖然作者認為這是她個人的「私閱讀」,但我們不也是藉由這些文字來閱讀她?

15.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
Reading Pictures: A History of Love and Hate
作者: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著
譯者:薛絢
出版社:台灣商務
當你看到一本書、一幅畫、一座建築、一個人、一棵樹…,那時的你,心中會有什麼樣的心思意念浮現?
有一位藝術家,曾以一個月的時間,將自己的臉蒙蔽,自絕於外部世界。為的就是杜絕這個繁華的世界之中的瑣碎與重複所帶來的慣性綑綁著我們的思想創發力,圖 像感知能力,藝術創造力。藝術家企圖藉由這個方式,純化潛藏於我們心靈之中,那股能夠認知圖像意念與深層價值的能力。藝術家企圖藉由杜絕五感,來凝聚創造 力,提煉出與慣性世界中不同的構圖,達到辨認圖像的新高度。 這對藝術家來說是一個實驗,一個提昇創作高度的試探,卻也是對我們的一個提醒。 這本《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就是我們追隨認識世界圖像的好工具。
曼谷埃爾在全書十二章中,縱論了十二種影像的定義。影像是一種缺席、一種謎題、一種證據、一種理解/詮釋、一種夢想、一種反思、一種暴力、一種顛覆、一種 哲思、一種記憶。這其中或由畫作,或由建築,或由文學故事,或由藝術家的生平,或由歷史悲劇,或由雕像電影…,諸凡天地間所能見的圖像,都被曼谷埃爾一一 提出定義與看法。而在這些文本之間,可以看見曼谷埃爾說故事的功力。
其實,在閱讀作品乃至於世界圖像的時候,我們無須在意一幅作品/圖像所該展現的樣式與(可能的)正確閱讀方式。 我們大可以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在諸作品與世界圖像所呈現的景物中任意優由思考,漫天遐想,以至天馬行空都無所謂。不要在意學界與權威,乃至歷史事實的框 架,最重要的是發現屬於自己的影像閱讀方式,了解影像中的愛與憎。(文/王乾任)

16.影像的閱讀
作者:John Berger/著
譯者:劉惠媛
《影像的閱讀》是一本精彩萬分、見解不同凡響的當代藝術評論。為欣賞約翰‧柏格的讀者們不可錯過的選集。 書中記錄著作者對繪畫與攝影作品之中,影像背後的社會與文化意義的思考。討論動物與人類文明的關係為何?當某一種動物在注視我們時,觀看的角度又是如何 呢?而媒體是如何的利用攝影的特點?這樣的觀察有什麼意義?另外,作者也敘述了自己對十六世紀古典大師作品的觀感。
他提出不一樣的思考方式,討論在藝術史上知名藝術家創作的動機和背景,例如伐木工人眼中的森林、農人眼中的田野、或者以一個十九世紀的理髮師的兒子眼光來 看這個世界,會對創作產生什麼影響?剛步下船的移民們眼中的紐約市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這些不同的觀點是如何反映在攝影家的創作之中?作者在書中所介紹評 論的每一幅作品,不論是米勒、庫爾貝、泰納、馬格利特或培根的作品,都是融合生活與藝術的共同經驗,所呈現出來的最佳實證。
這是一本獻給希望懂得去閱讀影像,真心想「看」的朋友不可錯過的好書。.

17.閱讀前衛Reading avant-garde
作者:張心龍/著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高深莫測的藝術作品、艱澀隱晦的藝術評論,助長這股疏離的氛圍,將「前衛藝術」形塑成一隻巨大怪獸,令人難以接近。而所謂「前衛」即在挑戰傳統觀念,以創 新思維架構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藝術世界。如此熱情可愛的冒險精神,若因心生畏懼便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豈不可惜?本書作者深入淺出描述百年來藝術上的前衛觀 念、事件、以及詮釋的方法,揭開這層撲朔迷離的薄紗,一個無限寬廣的繽紛世界就在眼前!

18.讀山
作者:林鍾隆/文,柯明雄/攝影,章毓倩/繪圖
出版社:臺灣書店

19.書店風景
作者:鍾芳玲/撰文,攝影
出版社:大地地理
書店本身具有多樣的可能性,無論是書店的類型、歷史、藏書量、地點、裝潢、服務、活動,甚至店名,都可能是一大特色。
一家家書店其實就像一幅幅風景,有的婉約秀麗,有的氣勢磅礡,有的細緻精巧,有的古意盎然;每一種書店總能吸引與它相契的顧客,在書的世界裡,每個人自有他的天地。
《書店風景》是一本夾敘夾議的抒情導覽,反映的是一個愛書人外在的觀察與極自我的品味,它同時也希望挑引人們對這些風景的渴望,書店之美一如山水之美,等待有心人的開發。

20.查令十字路84號84, Charing Cross Road
作者:海蓮.漢芙/著
譯者:陳建銘
出版社:時報出版
這是一本非常溫馨的書,看了讓人非常感動。兩個未曾謀面的愛書人,透過一封封書信的往來以及對於書籍的愛好和收藏,分享兩顆心靈之間,既遙遠又貼近的距離和感受,在人與人的互動之間,感受到溫暖以及靈性……

21.推開文學家的門─漫遊全世界作家的屋子
作者:成寒/著
出版社:天培
文學『家』是什麼樣子?世界各地的大文豪是在什麼環境下完成一本本名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湖濱散記》是梭羅在華爾騰池畔一座花了不到二十九塊美金搭建的小木屋內完成的,格林兄弟曾走過(會說故事的童話街),《紅字》作者霍桑出生的小鎮歇冷,處處是神祕的女巫疑雲……。
本書精選世界知名的詩人、小說者、劇作家的故居,帶你的一趟人文之旅,一窺文學『家』堂奧,追尋文學家的腳步,走入了偉大著作的世界裡……

22.好好玩的閱讀課
作者:陳月文/故事,官月淑/繪圖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只有用眼睛才能閱讀嗎?用肢體、音樂、繪畫……,也可以「閱讀」喔!其實,「閱讀」不一定是讀書本,我們可以用耳朵「讀」大自然的聲音,可以用手指「讀」出桌子的長度,還可以用歌聲來「唱」九九乘法表呢!

23.享受閱讀─親子共讀有妙方
作者:黃迺毓/著
出版社:宇宙光
在童書界素有教母之稱的黃迺毓教授,多年以來,以不說教、不講大道理,卻能引君入甕的獨特風格,親身示範了閱讀童書的樂趣。不過,在她平日教學或演講的經 驗中,她發現仍然有許多父母不知該如何培養孩子喜歡閱讀、享受閱讀。醞釀思考了很久,趁著至美探親的空檔,她把過去父母在陪讀時碰到的問題作了一番整理, 寫下了50個親子共讀的妙方,簡短精闢,淺顯易讀,都是日常生活隨時隨處可以實行的具體點子。
.
24-29.歡喜閱讀繪本(全6冊)
作者:遠流編輯部/編
出版社:遠流
您家裡是否也有只喜歡看電視、只喜歡玩電動,卻不愛看書的孩子呢?愛因斯坦曾說:「閱讀是孩子最珍貴的寶藏。」因此要如何讓這座寶藏「芝麻開門」就非常重 要。【歡喜閱讀繪本】它能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運用幽默風趣的故事與繪畫來扭轉孩子對閱讀的成見,引領孩子探索閱讀的祕密花園,因此堪稱是兒童進入閱讀世界 的最佳入門書。翻開【歡喜閱讀繪本】,或許您的孩子就是下一個躍躍欲試的可愛小書蟲喔!
《我討厭書》The girl who hates books
發現閱讀的樂趣
榮獲《誠品選書》童書類
文:曼殊夏.帕瓦基
圖:琳妮.法蘭森
譯:蔣家語
  
《來去圖書館》The Inside-Qutside Book of Libraries
認識閱讀加油站!
文:茱麗.康明絲
圖:蘿克西.孟若
譯:周靈芝
  
《愛書人黃茉莉》The Library
品味閱讀的喜悅
榮獲美國年度好書獎(ABBY Honor Book)、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圖書(New York Times Outstanding Book of the Year)等獎項
文:莎拉.史都華
圖:大衛.司摩(2001年美國凱迪克金牌獎插畫家作品之一)
譯:柯倩華
  
《圖書館女超人》Library Li
發揮閱讀的力量
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票選最佳童書、《金石堂》精選童書
文:蘇珊娜.威廉斯
圖:史提芬.凱拉
譯:小蜜柑
  
《最想做的事》More Than Anything Else
開啟閱讀的渴望
榮獲國際閱讀協會童書獎、美國圖書館協會好書獎等多項大獎
文:瑪莉.布雷比
圖:克利司.K.索恩皮
譯:黃迺毓
  
《有誰看到我的書?》Stella Louella's Runaway Book
分享閱讀的快樂
文/圖:莉莎.甘貝爾.昂思特
譯:鄭榮珍
  
29.讀書會任我遊
作者:林貴真
出版社:爾雅
這本(讀書會任我遊)不能只當成工具方法的書來讀,要以文學的作品來看。貴真帶讀書會真正發揮她天馬行空的幻想本能,她真的由內心的感動出發,如同行雲流 水、海闊天空令人驚豔;她的文筆又快,於是一場一場讀書會,一篇一篇文章就這樣出現在你我的面前,帶我們進入讀書會的浩瀚世界裡。這個世界:豐富、真實、 愉悅、有趣而且年輕、、、、、、您要不要放下身段也來一起玩?

30.看見老高雄
作者:鄭德慶,魏聰洲/編著
出版社:串門
鄭德慶有感於高雄是一個移民社會,居民對高雄歷史相當陌生,他因為長期用影像記錄高雄,二十多年來也收集很豐富的老照片,希望透過影像的感染力來傳達一個城市的發展史,讓高雄人也讓新一代年輕人深觸城市歷史人文面,而不只是從媒體上所看見高雄治安不好的粗糙印象樣貌。
高雄城市的開發與高雄港的闢港有密切的關想,哈瑪星、鹽埕區就是明顯的實例,本書從史前、荷鄭時期、清代的打狗、日治時期到戰後的高雄,涵蓋歷史、人文、 政治情事、生活情事,內文單元如:打狗山、博物學家的天堂、打狗與打魚、高雄港是高雄市之生命線、取名自愛情事件的河流等等,就可看出這本書的用心與深層 面。
本書是高雄市政府贊助出版,但卻是區域文化記錄的很好示範,因為在書的出版之前,已經默默走了二十多年的影像記錄的路,鄭德慶所要傳達的是一位攝影者對城市的「影像記憶」,他認為那是他可以留給他所愛的城市一個有感情的記錄。

沒有留言: